让人一听就知道有个好消息,于是阿雷·斯特便也笑着开口道:“那还不赶紧给我说说。”
埃夫利克·曼弗?恭敬的将文件递给阿雷·斯特,待阿雷·斯特接过后,才直起身恭敬道:“陛下,根据南部集团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。”
“我军在上埃及地区,合计募得兵源120万,目前已经编入南部集团军,目前整个南部集团军将拥有230万军队。”
阿雷·斯特看了看电报,果然和埃夫利克·曼弗?说的一样。
果然啊,这个方法是行得通的,当一个人生活贫苦时,只要有人给他一碗饭,他都可以铭记一辈子这个恩情。
而现在奥斯曼就是对那些一无所有的人,提供了衣食住行,虽然条件不怎么滴(军营,战壕。),但是最起码可以吃的饱了。
“那就好,既然如此,那么就将剩下的所有女性和儿童,我们按照原计划,进行内迁。”阿雷·斯特吩咐道。
“是,陛下。”埃夫利克·曼弗?恭敬道。
“美国军舰还有多久抵达沙特阿拉伯?”阿雷·斯特又问道。
埃夫利克·曼弗?思索,才恭敬道:“目前,他们已经抵达了波斯湾海域,正停靠在哈撒地区的达曼港。”
“那么对于我国的军舰封锁伊朗海岸线,可有何反应?”阿雷·斯特眉头轻蹙。
原本打算快速入侵沙特阿拉伯的,结果没想到美国的军舰日夜兼程,竟然在奥斯曼刚刚组建完苏伊士运河的防御体系后,正在为先锋部队做最后的休整时。
赶到了东地中海,现在还没有同美国进行宣战,而美国作为一个强国,如果有可能,奥斯曼并不想同美国开战。
所以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,就是奥斯曼各种在沙特阿拉伯边境上挑衅,而沙特阿拉伯的忍气吞声史。
到了现在,富兰克林·罗斯福也看出来了,奥斯曼对沙特阿拉伯那昭然若揭的野心,即使美国继续驻扎在沙特阿拉伯,奥斯曼入侵沙特阿拉伯也只是早晚的事。
而美国现在到底要不要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,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,目前日本,德国,意大利,奥斯曼,苏联都发起了扩张运动。
如果五国放下成见达成联盟了,那么美国的参战将毫无意义,因为不可能胜利。
可是如果不参与进去,那么等到最后,等待美国的下场,可能就是被分区占领。
但是现在这个时机不对,现在奥斯曼同德国,意大利,苏联,日本之间并不是同盟关系。
而德国和日本还有《反共产国际协定》,表明了对苏联敌意满满。
如果现在美国加入战争,是否会引起连锁反应,致使他们走到一起呢?
所以面对奥斯曼军队的疯狂挑衅,富兰克林·罗斯福也只是下令,让前线军队保持克制,绝不能先开第一枪。
至于沙特阿拉伯已经被打了很多枪了,谁在乎啊!
而且现在奥斯曼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地区,英国同东非和印度的运输,都将需要绕道好望角。
如此一来二去,损耗大大增加就不说了,还可能因为距离而延误战机。
而奥斯曼向埃及地区的进攻也十分顺利,因为埃及守军,迟迟得不到支援,最终放弃了抵抗,于1940年9月5日向奥斯曼军队投降了。
因为此时的埃及,英国军队还不到5万人,而面对的是30万奥斯曼军队,还是同样擅长沙漠作战的军队。
而又因为西部和南部意大利东非殖民地军队和利比亚军队的阻隔,未能让英军及时驰援埃及,最终导致了埃及地区的失陷。
“陛下,英国人急电。”克里克·迪尔科夫拿着一份文件,恭敬的递向阿雷·斯特道。
阿雷·斯特接过一看,是最后的妥协,要求奥斯曼归还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。
同时英国愿意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英国利益转让给奥斯曼,并且默认奥斯曼吞并伊朗。
如果奥斯曼依旧拒绝,那就是没得谈了,英国将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宣战。
阿雷·斯特将文件递还给克里克·迪尔科夫,并询问道:“关于文件上说的内容,你如何看?”
克里克·迪尔科夫恭敬的接国,打开看了看,思索了一下才道:“目前的世界局势中,有能力改变大势,而还未同同级别国家开战的有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。”
“最坏的结果就是英国,美国,苏联三国结成同盟,共同对抗我们,德国,意大利,日本四国。”
“而目前正在同日本交战的中华民国必定会加入,而英国的各个自治领地,殖民地,保护国也必将加入。”
“而其他地区,有想要独立,有想要复仇的,有想要扩张领土的。”
“到那时,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世界各国纷纷选边站,开启这场遍及全世界的旷世之战。”
“从目前双方敌我胜率而说,如果我们加入轴心国一方,也不见得我们会输,胜率最少有一半。”
阿雷·斯特也是明白的,毕竟他知道原来的历史进程,对于各国的实力有一个大致的估算。
目前最强的当属美国,他们的经济,工业实力都强的离谱,12天一艘航母,3天一艘军舰。
而英国同样是一个可以和德国相媲美的工业强国,两国的工业产能拉不开太大的差距。
苏联那庞大的人口,无论是爆装备,还是爆军队,都十分有优势。
但是阿雷·斯特要考虑的是,如果加入了轴心国,那么这场将世界各国一分为二的战争,会持续多久,将无法预估。
是可能会爆发核战争的局面,因为双方都会有核武器。
还是说双方互相克制,然后两极对立,开始数十年的勾心斗角,你争我夺的戏码。
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来说都是十分危险的,尤其是独裁统治者,因为人们会将自己所遭遇的不幸,找一个发泄口。
当战争的压力太大时,人们就会呼吁和平,而发动战争的人就会成为罪人,所以阿雷·斯特才一直犹豫不决,不是说只能加入同盟国才能赢。
而是在考虑如何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,短时间的战场胜利,会极大的增加民族自信心,而收获会使得民众掀起一波战争潮。
但是这是注定无法维持长久的,因为战争的最后,不管是哪一方(胜利/失败)都会是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。喜欢绿罗也是罗马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