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历年《钱塘县志》记载:茶出龙井者,作豆花香,色清味甘,与他山异。
清代,乾隆皇帝下江南时,曾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,看见几个乡女在采茶,于是也学着采了起来。
几天后,乾隆皇帝回京,太后闻到清香,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,喝过茶后,当时太后有些肝火,喝完之后,双眼舒适多了,红肿也消了,胃也不胀了。
乾隆皇帝见太后高兴,便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,每年采摘新茶,专门进贡太后。
至今,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。
明前龙井茶在春季清明节前采摘,茶树正处于发芽期,茶叶刚长嫩芽。因此采摘出的茶叶鲜嫩、口感清鲜,茶汤也更加清澈透明。
明前茶的采摘时间非常短,采摘的工艺也非常讲究。采摘者必须用手将茶叶嫩芽摘下,且只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茶叶,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。
何知府和庞师爷看青花瓷杯里面茶色翠绿,香气清高。二人喝了一口,入口清香,滋味清醇,都忍不住说好!
当然好了?茶是新茶,杯是青花,眼前佳人粉黛,旖旎如画……
何乾元居然感觉此时此景有点风雅……
这个小姐很是大方,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,扑闪着一双睫毛很长的大眼睛,面色娇羞,娇滴滴的对着何乾元说道:
“这茶固然是好茶,可是我这泡茶的水,还是从百里之外一所山泉快马送过来的。只有好泉水才能泡出好茶来。”
何乾元和庞师爷一惊,这个倒没喝出来,没想到这个小姐喝茶还这么讲究?”
何乾元有点吃惊,说道:“我只感觉茶味清鲜,茶叶鲜嫩,没想到居然这么多学问?”
他居然有点自惭形秽……
何乾元少时家贫,孤苦伶仃,寄居叔父家里读书,长大虽然当了县令,一直做到知府,也一直严以律己,不嗜奢靡。
平时公务繁忙,也无暇风花雪月。喝个茶还要快马跑百里之外去接泉水冲泡,这种事情他想都想不到。
他只知道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……
这个小姐看着何乾元,一双妙目盯着他,她好像很喜欢何乾元,眼光一直火辣的看着何乾元,也不时的有些娇羞,她接着说道:
“老爷,知道我为什么请你进来喝茶么?”
何乾元摸不着头脑,摇了摇头……
面对一个最多不过十七八岁的小姐和丫鬟,他坐在她眼前喝茶,有点很不自在,坐立不安……
和女人交往,或者勾引女人和女人调情,何乾元真不擅长。
身为一个知府,四品朝廷命官,面对一个明显有意挑逗他的富家小姐,居然有点手足无措。
他喝完一口茶,看了一眼师爷,打算起身离开。
那个小姐看了他要走,瞟了他一眼说:“啼莺舞燕,小桥流水飞红……
因为我的名字就叫飞红。”
这个小姐看着何乾元的眼神,居然一阵脉脉含情,然后害羞的低下了头……
何乾元也有点惊讶:“哦,这么巧?鄙下姓何,名乾元。”
清代时候,老百姓很少有知道哪个知府叫啥名字的,能知道姓就不错了,更别说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户人家小姐了。
那个小姐听何乾元说完,眼神一亮,双眸有光,不过瞬间又恢复平常样子。
当时何知府已经四十多岁了,但是保养得当,显得很年轻。
而且本来何乾元长的也风流倜傥,面目俊朗,身材匀称,一表人才。
他饱读诗书,这些年掌管春江府,身为四品大员,朝廷命官。颐指气使久了的人,身上都有一股说不出的威严和独特气质。
这气质很受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女孩倾慕……
小姐端起青花瓷的茶壶,又给何乾元倒上茶,何乾元犹豫一下还是坐下来,端起茶杯,喝了一口……
何乾元居然有点不好意思,身边庞师爷在一旁看着,也有点尴尬。
庞师爷拿起青花茶壶,给何知府和那个飞红小姐倒了茶,又给自己也倒了茶。
他看看手里的青花茶壶,
“咦……,这茶壶看样子很特别,这画片也很少见,像是古董啊?”
说着,他把茶壶放在了何知府眼前桌子上。
庞师爷是故意寻找话题,他知道何知府饱读诗书,精通历史,岳父又是古董世家,所见颇多。
天已经中午,有点热,何乾元连忙擦了一下额头的汗,拿起这把青花茶壶,看了看。
这是一把康熙年间赤壁赋提梁壶,其为提梁壶造型,做成的一个青花瓷茶壶。
壶身上两边分别用青花绘有夜游赤壁图和题写一首七律:
“五百年前续此游,
水光依旧接天浮。
徘徊今夜东山月,
仿佛当年壬戊秋。
有客得鱼赞赤壁,
无人载酒出黄州。
吟成一浦千山寂,
孤雀横江掠小舟。”
壶身青花呈色苍翠,气韵雄浑,整体造型古朴,人物绘画生动,诗句简洁应景,很雅致。
何乾元看了一眼这把青花瓷提梁壶,笑着说:“这是康熙年间的提梁壶,这种提梁壶据传说是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所创。
苏东坡晚年不得志,弃官来到蜀山,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,他喜欢吃茶,对吃茶也很讲究。
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“唐贡茶”,又有玉女潭,金沙泉好水,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。
有了这三样东西,苏东坡吃吃茶、吟吟诗,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,但这三者之中,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,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。
于是其打算自己动手做一个茶壶,然则茶壶不是那么好做的,在看到书童提着的灯笼时,其灵光一闪做出了主体,又看到提梁,故而做出了提梁壶。
因为这种茶壶别具一格,后来就有一些艺人仿造,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“东坡提梁壶”,或简称“提苏”。”
说完,何乾元放下壶,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。
接着说道:“这个写的是苏东坡夜游赤壁故事,东坡居士写的赤壁赋很长,我很喜欢其中一段,就像此时此景。”
说着,何乾元背了一段赤壁赋里面的词句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
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!
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
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
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
这个师爷和这个小姐都是饱读诗书的人,能听懂何乾元讲的赤壁赋。
这段文字翻译过来是:
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?时间流逝就像这水,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;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,终究没有增减。
可见,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,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,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;
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,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,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?
何况天地之间,万物各有主宰者,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,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。
只有江上的清风,以及山间的明月,听到便成了声音,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,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,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。
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,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。”
何乾元一边喝着茶,一边讲了苏轼写的赤壁赋。
这个赤壁赋有点长,由月夜泛舟的舒畅,到怀古伤今的悲咽,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,写的非常精彩。
全赋情韵深致、理意透辟,千古好文,不愧大文豪之作。今天写到何乾元艳遇,借用了一下苏东坡的文章,这文章符合何知府当时的心境。
那天,阳光明媚,何知府还是一个满腔抱负,怀古伤今的有志官员……
何知府来了精神,聊这个他可是擅长,虽然何乾元不太懂古董,但是康熙年间和光绪间隔没多少年。
他见多识广,学识渊博,一百年前的东西他还是都认识。
再说,何乾元饱读诗书典籍,精通史书典故,这些诗词典故他更信手拈来。
庞师爷和飞红小姐还有丫鬟都拍手称赞!
“原来,这么个典故啊?在我家放了好多年,我都不知道。就知道是祖上传下的。见多识广,佩服,佩服!”
何乾元被夸了几句,找到了自信,恢复了做知府的时候状态。
他端起茶杯,杯口微撇,
弧腹,
圈足。外壁装饰诗文,出自苏轼《后赤壁赋》
:
是岁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将归于临皋。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。霜露既降,木叶尽脱,人影在地,仰见明月,顾而乐之,行歌相答……
另一面绘泛舟图,与诗文相呼应。
何乾元仔细看了一下,说道:“这套杯子写的是后赤壁赋。
《后赤壁赋》也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一篇赋,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时,文章有点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彷徨迷茫。”
这个何乾元还是很有学问的,也不乏慧根,他年轻时候就中进士,位列三甲,是有真才实学的。
他也时常思考人生的意义,也纠结入世与出世之间的选择,也迷茫过,也彷徨过,也踌躇满志过,也意气风发过……
现在,何乾元还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正人君子。一年后,他成了绑架案的主谋,还是绑了自己的至亲……
看着这个杯子上的字,何乾元陷入了沉思……
飞红和师爷都非常佩服,夸赞其博学,听何知府继续说下去……
何乾元仔细看看茶杯和茶壶的青花发色,说道:“这把壶和这四个杯子不是一套的,虽然都是康熙年间的瓷器,但是两件瓷器之间相差几年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