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快看小说 > 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 > 第95章 科举制度1
    “应各位老祖宗们的要求,我们现在就来说一说科举制度”

    “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官员的选拔一般只在世家大族之间举行”

    “西周到春秋之间采取的是世卿世禄制”

    “这一制度使官职依靠血缘传递,当官的都是贵族”

    “两汉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察举制”

    “依靠州府选拔贤德孝顺的人才向上举荐”

    “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的是九品中正制”

    “九品中正制是靠‘中正来评定人才,然后按照等级授予官职”

    “可以说,这几种官员选拔制度基本上被世家大族和官僚统治着,普通人的机会很少”

    “为了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现象,科举制就此诞生”

    “现在我们来看看科举制具体是怎样的吧”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始皇帝嬴政此时心情澎湃、激动万分,因为他所提出的要求竟然得到天幕如此积极地响应,

    他急忙挥手高呼:“快!赶快将天幕所说之话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!”

    此刻,嬴政的心中充满了期待,他目光炯炯地凝视着天幕,

    “朕有一种强烈的预感,这科举制必将成为我大秦走向振兴之路的绝佳妙法!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嬴政因激动身躯难以抑制地向前迈了几步,眼眶更是不由自主地湿润起来,

    他深知,大秦的光明未来已然在望。

    见到自家陛下这般激动模样,在场的众多官员们亦是心潮起伏,纷纷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,

    紧接着,众人异口同声地高声祝贺道:“愿我大秦千秋万载,永享昌盛!祝愿陛下您所有心愿皆能得以实现!”

    这些官员皆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,他们有的已为这个国家默默奉献了七八年之久,更有甚者已经付出了二三十年乃至一生的心血,

    如今眼看着大秦即将崛起,又怎能不让他们内心激荡、热血沸腾呢?

    就在这时,一位大臣恭敬地进言道:

    “陛下,微臣认为待到科举制正式施行之时,可以考虑将其与我大秦传承已久的军功制度相互结合,”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,不但能够给予黎民百姓更多的人生选择机遇,同时亦可为我大秦创造出一个纵横天下、称雄四海的绝佳契机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顿时引得其余众臣频频点头称是,

    “届时,我大秦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方面,皆能人才辈出、各展所长。如此发展下去,必定能够成就一番最为伟大且繁荣昌盛的宏图伟业!”

    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。】

    【在隋朝,隋文帝发现了九品中正制度弊端,于是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,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】

    【到了隋炀帝时期,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,以“试策”取士,又设明经科,科举制度正式诞生】

    隋文帝瞪大双眼,难以置信地望着天幕,心中充满了震惊与疑惑,

    他从未想过,那个庸碌无为、昏庸无能的儿子竟然会对科举制度有所贡献,

    然而,仅仅这点微不足道的功绩,相较于他给这个国家所带来的种种灾难而言,简直如同沧海一粟,不值一提,

    隋文帝冷哼一声:“哼!什么他的贡献?既然天幕都说了,那自然就是朕的功劳!”

    说罢,他立即唤来身边的侍从,

    “来人啊!按照天幕上所说的去办!不得有丝毫延误!”

    待吩咐完毕后,杨坚脸上露出一副生无可恋的神情,脚步沉重地朝着后宫走去,

    一路上,他思绪万千,回想起与皇后伽罗共同商讨许久才想出的那个无奈之举——扩充后宫,

    这实在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啊!

    毕竟这两个儿子都如此难成大器,若不是走投无路,他又怎会在这般年纪还要辛苦奔波于生子之事呢?

    等将来孩子出生后,他便将其交由伽罗抚养,这样一来,这孩子依旧算是他与伽罗亲生的骨肉,

    至于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,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!

    想到此处,隋文帝不禁长叹一口气,加快步伐向寝宫走去。

    【唐太宗时期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,使更多人有机会进入官场】

    【到了武则天时期,殿试制度诞生,进入殿试的考生由皇帝亲自面试,进一步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和权威】

    【武则天还设立了武举,武举可以选拔出武艺更为高强的人才,通过武举选拔出了很多有名的武将】

    “真没想到啊!这位女皇帝竟如此有能力。”汉武帝刘彻不禁发出感慨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他都未曾轻视过女子,在他心中,女子同样能够为朝政奉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。

    遥想当年,汉高祖刘邦的吕后以及他父亲汉景帝的皇后窦太后,皆是极具能力之人,

    尤其是那窦太后,尽管他对其情感颇为复杂,但不得不承认,正是窦太后将整个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、繁荣昌盛。

    此时,刘彻陷入了沉思:

    “看来以往我的确是小瞧了女子所能做出的贡献。”

    “或许,朕应当认真思考一番,是否可以在朝堂上起用一些德才兼备的女子呢?”

    “毕竟,若能善加利用她们的才能,想必对于国家的发展定会大有益处。”

    【到了宋代,科举制度在考试制度上进行了创新,】

    【宋代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:解试(地方选拔)、省试(礼部举行)和殿试(天子主考),】

    【此外,宋代还建立了锁院制、别头试、糊名法、誊录制等制度,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】

    “从古至今,有哪一个朝代能够像我大宋王朝这般重视和优待人才呢?”

    想到这里,赵光义不禁开怀大笑起来,

    要知道,大宋的科举可是他赐予天下读书人的一份厚礼,

    如此恩泽,怎能不让人津津乐道、引以为傲呢?

    在这大宋的朝堂之上,官员们皆各司其职、专项专治,从未被赋予过多沉重繁杂的事务,

    正因如此,他们才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去,一展自身才华,

    而且,大宋给予了这些官员们广阔无垠的天地以供其施展抱负、追逐梦想,

    在这里,他们无需受到太多束缚,

    可以尽情地发挥聪明才智,将心中所想化为实际行动,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,

    不仅如此,咱们大宋的皇帝更是平易近人、和蔼可亲,

    全然不似其他朝代的君王那般遥不可及,

    相反,皇帝常常与官员们促膝长谈、亲切交流,虚心倾听他们的建议和看法,

    在这种宽松融洽的氛围之下,官员们自然也是畅所欲言,积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,

    总而言之,大宋的科举制度堪称当世无双,无人能及,

    试问,在此等优越的环境之下,大宋可有哪位官员会心生反意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!

    原因无他,只因为这个国家不曾亏待过任何一名臣子,使得他们根本就生不出造反的念头来,

    毕竟,拥有着如此仁善、宽容的皇帝以及开明公正的朝廷,又有哪个官员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找事儿去造反呢?

    【到了明代,科举考试得到了快速发展】

    【明代科举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完善,】

    【形成了四级考试制度,包括大学试、乡试、会试和殿试】

    【乡试在各省举行,录取的考生称为“举人”】

    【会试在都城举行,录取的考生称为“进士”】

    【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,录取的考生根据成绩分为三甲?】

    【明代科举也称八股取士,八股取士是主要的科举考试形式】

    【之后也一直沿用此方式选拔人才】

    【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举行最后一次科举考试,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。】

    各朝各代的官员们手握纸笔刷刷地在纸上不停地记录着,

    他们全神贯注,不敢有丝毫懈怠,

    毕竟,眼前所呈现的是后世朝代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,

    这些经验对于本朝的治理和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,

    如此现成的东西摆在面前,若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?

    若是真有人对此视而不见,那可真是愚不可及啊!

    所以,在场的每一个官员都深知这份资料的重要性,

    纷纷下定决心要将这个科举制度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,

    因为他们心里清楚,如果明天皇帝下达相关任务落到自己头上,那么凭借这份详细的记录,必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使命,

    从而升官进爵,在朝堂上风光无限,

    如此天大的功劳,试问又有谁不想得到呢?

    因此,这些官员们一边奋笔疾书,一边已经在脑子里盘算起来,

    他们想象着第二天早朝,

    到时候朝堂上必然一片混乱,

    各种争论声、争吵声响彻整个宫殿,

    大家肯定会为了争取负责推行科举制度这件大事而明争暗斗,互不相让,

    想到这里,不少官员暗自决定,等回到家中后定要早早做好应对之策,

    他们有的打算向皇帝毛遂自荐,思考怎样展现自己的才能,

    有的则动起了歪脑筋,想着如何给竞争对手泼脏水,让他们失去竞争资格,

    总之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在朝堂之外悄然打响……

    不难预料,待到第二日清晨上朝之时,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将会是一群顶着黑眼圈、双目无神的大臣们,

    但即便如此疲惫,也无法阻挡他们对权力和功绩的渴望。喜欢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